武汉供卵助孕
网站文章
“苏珊娜·罗斯奖”文学翻译比赛获奖名单出炉
来源:http://www.sdham.com  日期:2020-08-02

自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建设近年来所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有效促进跨区域资源要素的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商品、资金、技术、人员更加通畅地流动,为参与各方经济增长提供更加“苏珊娜·罗斯奖”文学翻译比赛获奖名单出炉强劲的动力、更加稳定的发展和更加广阔的空间。

不仅如此,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合作亦更加默契。以捷克共和国为例,目前其与中国在贸易、文化、体育和教育等多领域均进行了深入的合作和交流。正值中捷建交70周年,有行业人士直言,随着各项合作推进,中捷两国关系正迎来历史新阶段。

“苏珊娜·罗斯奖”文学翻译赛首入中国

毋庸置疑,在中捷文化交流中,语言是需要打通的其中一个难关。但捷克语学习本身存在不小的难度,这就决定了在国内了解并熟悉捷克语及文化的人才较为稀缺。不过随着中捷两国交流合作的深入,多方对捷克语翻译人才的重视度正在提高。

近日,由捷克中心、捷克驻华大使馆和捷克文学中心联合举办、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捷信”)支持的2019年“苏珊娜·罗斯奖”文学翻译比赛落下帷幕。

公开资料显示,“苏珊娜·罗斯奖”是一项捷克语文学翻译大赛,于2014年为纪念著名捷克作家波胡米尔·赫拉巴尔诞辰100周年而设立,此后该比赛在国际上每年举行一次。由于瑞士的捷克研究专家、翻译家苏珊娜·罗斯(1950-1997年)对促进当代捷克文学在国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故该奖项以她的名字命名。

“寻找一个优秀的捷克语翻译挺难的,希望未来可以帮助出版社找到一些好的翻译家,鼓励这些翻译家翻译著作,倡导更多的人关注优秀翻译的质量。”捷信企业社会责任经理维他·葩普赛克(VitPapousek)强调,文学是两个文化和民族之间非常重要的交流方式,类似的翻译大赛能够促进两国民心相通,让两国人民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

捷克共和国驻华大使佟福德(VladimirTomsik)对上述观点表示认同。其指出,民心相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非常期待能在相关领域持续深入发展,我们非常注重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出发,当下举办的翻译大赛也是其中一部分。此外,还包括旅行、文学、体育运动、教育、音乐、书籍翻译或出版等其他领域的捷中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是“苏珊娜·罗斯奖”文学翻译比赛首次进入中国。最终。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侯怡琳获胜,此外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卢盈江、河北地质大学的温哲、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黄敏颖和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段荣昊等参赛者获得优秀奖。

此前,捷克共和国驻中国大使馆于2019年2月对外宣布了此次比赛,比赛截止日期为3月31日。最终参赛者共17人,分别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河北地质大学,参赛者均按照规定匿名提交了3500字左右的捷克语文献的翻译节选。获胜者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徐伟珠、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捷克语教研室主任陈欢欢和中国社科院《世界文学》杂志主编高兴组成的专业评审团选出。

徐伟珠透露,此次比赛中翻译的作品是由在布拉格的捷克中心和捷克文学中心选择,一般选的都是最新出版的作品,以避免出现抄袭或已有别人翻译过的情况。该作品的作者非常年轻,是捷克布拉格人,同时也是一位日语学者。他以东京为背景进行创作,这就增加了参赛学生翻译的难度,因为作品中有捷克、中国和日本这三种文化的交汇,对译者来说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当然,翻译结果的呈现最终就能看到译者的用心程度。

提及评选标准,徐伟珠表示,首先是对原文的准确理解,不要有误译和漏译。与此同时,模棱两可的句子是不可以的,要想表达清楚就得结合语境,包括对两国文化和国情的了解,还有翻译人名、地名,是否翻译的地道。有一些约定俗成的翻译,这些都在考察范围内。

此外,翻译者的中文写作能力也非常重要。“我们还会进一步地考察译者治学的态度。有些学生做得非常好,会添加注释和脚注,这样的学生未来在研究等方向上可能是有可塑性的。”徐伟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比赛的获胜者将有机会与捷克顶尖的翻译专家一起参加捷克共和国的学术研讨会,获得专门为翻译从业者准备的各类优质资源,并接受专业的培训。

组织者还特意准备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类体验活动,让参赛者深度体验捷克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对于获奖者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认识并接触到来自不同国家的优秀同行。当然,研讨会的目的也是为了能给翻译人员提供更优质的资源及社交平台。

捷克语翻译人才稀缺

活动现场徐伟珠透露,捷克语非常难学,目前国内大部分优秀的捷克语翻译人才,大多源于50年代中捷两国政府交流协议下的留学生项目。当时,大批的中国学生到捷克去学习语言、文学以及其他专业,大概在中东欧有200多名留学生。与此同时,捷克人也会到中国交流学习。中国留学生回国后,有的进入社科院,有的则进入北京外国语大学成为教授。

“他们在平时也进行语言翻译,做了很多这方面的工作。我是80年代去捷克留学的,当时是第二批,去的人数不多,回来后我就进入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徐伟珠告诉现场媒体,捷克语是斯拉夫语族,属于屈折语,词的形态变化特别多。比如捷克语的名词有七个格,名词分为单数和复数,学生入门的时候,仅学一个名词,就需要学14种变化形态。此外,这些词本身还分为阴性、阳性、中性。

提及捷克语的形态变化,徐伟珠将中文进行对比表示,在中文的句子中,词序是固定的,基本都是主谓宾。但捷克语不是这样,这个词假如是宾格的话,它就是宾语,哪怕放在第一位也是宾语,捷克语的词序是打乱的,学生需要记不少相关的知识点。基于此,捷克语翻译人才可以说是精英式培养,最终一部分留校,一部分则向部委输送。

具体到文学翻译上,译者翻译语言的功底就显示出其对一部作品理解的准确度,对原义、原来语境的呈现,还包括其中蕴含的情感的捕获。“出版社有时候也会找某一个我们的毕业生翻译一些作品,看上去好像很简单,又有翻译器的帮助,但仔细看的话很多句子是乱的。因为该表达的核心信息没有表达出来,翻译时把主谓这种最简单的内容都搞错或者搞混了。所以有时候出版社反馈说不知道这本书讲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观点没有表达出来。”徐伟珠强调,这主要是因为捷克语翻译的难度大,且文学翻译本身有更精准的要求。

基于此,调动起年轻一代对捷克语学习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正是“苏珊娜·罗斯奖”文学翻译比赛进入中国的价值。

徐伟珠直言,感谢捷信的大力推动和捷克共和国驻华大使馆的支持,我相信比赛对年轻的学生会有一定的触动,大家可以看到多方对捷克语学习的支持,类似翻译比赛这样的好机会,很多学生们还是很向往的,以后若再推出类似活动,她们会更踊跃的报名参加,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中捷双方的文学交流。

“连接者”捷信如何助力中捷交流

2019年是中捷两国建交70周年,作为最早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捷克与中国在“16+1”合作框架下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助力两国更好实现互惠共赢发展目标。

据了解,中国连续多年是捷克除欧盟外第一大贸易伙伴,捷克则是中国在中东欧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在汽车领域的斯柯达品牌和消费金融领域的捷信等代表性企业的助力下,2018年中捷双边贸易总额为286亿美元,同比增长25.4%,为满足中国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未来双方将在医疗、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积极开展合作,践行“一带一路”政策,实现互惠共赢。

捷克共和国驻华大使佟福德(VladimirTomsik)直言,非常高兴看到两国在贸易、文化、体育和教育等多领域都进行了深入的合作和交流。比如今天的“苏珊娜·罗斯奖”文学翻译比赛也是捷中交流活动的一部分,这次翻译比赛汇集了中国最优秀和最有才华的年轻捷克语翻译人才。另据佟福德(VladimirTomsik)透露,此前,捷克大使馆支持了捷克爱乐乐团在中国的巡演。目前,正在准备体育方面的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中捷两国文化的“连接者”,捷信自2010年底开业以来,积极促进两国民心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维他·葩普赛克(VitPapousek)向现场媒体强调,文化交流一直都是捷信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中的重要环节。与此同时,捷信还赞助了捷克和中国的多部文学作品出版。2019年,捷信赞助出版了包括吴晓波、鲁迅等作家的多部作品,今年,捷信将为参加捷克斯拉夫语研究夏令营的8位学生提供奖学金。

此前的2019年4月,在捷克驻华大使佟福德(VladimirTomsik)的见证下,天津外国语大学与捷信共同签署了《捷克语专业学生暑期班资助合作备忘录》,旨在促进中国捷克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助力中捷两国全方位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根据备忘录,捷信将为天津外国语大学捷克语专业的10余名师生提供奖学金,以参加在捷克著名高校帕拉茨基大学举办的斯拉夫语学专业研修,并组织相应的中捷文化活动。

更早前的2012年,捷信购买了捷克动画片《鼹鼠的故事》十二个月的版权,赠与中央电视台,作为送给中国孩子们的文化礼物,捷信希望通过小鼹鼠向中国的小朋友传递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我们相信捷克和中国在包括医疗、体育、文化等很多领域都有很多可以分享的东西,我们一直致力于建立两国交流和合作,让这两个国家能够分享更多东西。在捷信实施的这些社会责任项目中,我们也一直在努力,希望能够让这些项目惠及更多老百姓(56.200,1.21,2.20%)和其他人群。”维他·葩普赛克(VitPapousek)进一步补充说明,比如在筹备文学翻译和交流项目时,我们会先跟文学界的翻译家以及出版社沟通,了解促进两国交流的最好的方式有哪些。随后在执行这些社会责任项目时,我们就把之前掌握的信息运用到项目中。

事实上,自2010年底开业以来,捷信在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中,就已朝多个领域发力。公开资料显示,捷信是经银保监会批准设立的首批四家试点消费金融公司之一,于2010年底正式在中国开业,其股东为国际领先的消费金融服务提供商捷信集团。作为消费金融领域的先行者,捷信始终坚守社会责任,秉持为用户提供负责任的金融服务的理念,为中国消费者带来高质量金融服务的同时,促进中捷两国关系更深层次发展。

捷信总经理罗曼·沃迪拉表示,捷信通过金融知识普及、精准扶贫、跨界合作、公共医疗培训、文化交流、社会捐赠、财商教育等多种形式,有效推动普惠金融服务在中国的发展,通过多元化的企业社会责任创新实践,向社会持续传递正能量,切实提升公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在普及金融知识方面,捷信发起“金融蒲公英”金融知识普及系列公益活动,旨在通过深入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完全公益性的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服务,帮助更多人了解、掌握最基本的金融知识,提高社区居民的金融“苏珊娜·罗斯奖”文学翻译比赛获奖名单出炉素养。

自2017年10月活动正式启动以来,已在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成功举办,针对社区居民及参与人群的不同特点,及时对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进行调整,让当地社区居民真正能从活动中受益。

捷信相关负责人透露,未来“金融蒲公英”金融知识普及系列活动将继续在引导社区居民合理、理性消费以及提升防金融诈骗等方面重点发力,专注于不断提升基层民众的金融知识水平,全面提升整个社会的金融素养,打造可持续的消费金融环境,为实现捷信的普惠金融愿景贡献力量。

在精准扶贫方面,捷信与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合作,在京共同启动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区“金惠工程”农村金融知识教育普及项目。推进金融教育课程进小学,助推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以切实提高国民金融素养,更好地构建金融知识普及长效机制,为改善当地金融生态环境,提高现代金融服务在贫困地区的可获得性做出贡献。

与此同时,捷信还深度参与精准扶贫,为帮助陕西省印台区宜君县实现脱贫摘帽目标,捷信捐资100万建设宜君县武家源村人畜饮水项目,并参与建设了印台区陈炉镇双碑村核桃园产业化项目,以切实解决当地农户饮水用水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捷信的企业社会责任还呈现出多领域跨界合作的特点,在公共健康、体育交流等方面亦有所实践。

据了解,捷信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目前已经推动公共健康项目在上海、天津和北京落地,成为中捷两国间合作中的典范。捷克的紧急医疗救援服务已经拥有超过160年的历史,而空中紧急救援的发展已经超过30年,属于世界领先水平。

空中医疗急救是公共健康的重要一环,捷信凭借自身实力和资源,将捷克在航空医疗救援方面领先的技术和较为丰富的经验引入中国,助力中国打造“空中生命线”,让更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普惠的先进医疗服务,守护大众生命健康。

具体来看,2017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布拉格紧急医疗服务部和捷信共同签署了《关于航空医疗救援合作的谅解备忘录》。2018年1月,捷信与中日友好医院、布拉格紧急医疗服务部在北京共同签署了《空“苏珊娜·罗斯奖”文学翻译比赛获奖名单出炉中救护服务领域合作备忘录》,进一步推进双方在航空医疗救援领域的务实合作。同期,天津市急救中心、捷克赫拉德茨-克拉洛韦省紧急医疗服务部以及捷信达成了为期三年的《中捷医疗合作备忘录》,共同推动天津紧急医疗救援服务系统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

维他·葩普赛克(VitPapousek)以捷中航空医疗救援合作为例指出,我们在执行这个医疗急救培训项目时,了解到航空医疗救援在80%的情况下能够帮助到捷克的老百姓,向他们提供紧急救援。我们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领域,所以也在中国开展了急救知识普及项目,让更多的中国老百姓了解到急救知识以及如何提供急救。

金融企业为何会投入大量的资源用于公益的医疗项目?捷信集团董事会董事梅恺威解释称:“医疗服务是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的社会服务,正好捷克在紧急医疗救援方面有很好的经验,所以我们就牵线搭桥,并且出资将捷克在这方面的经验介绍到中国。无论金融还是公益,都是为了大家生活得更好。”

而在体育交流方面,捷信还曾赞助中国青少年冰球训练营项目,帮助中国冰球运动员到欧洲学习和训练,为中国冰球运动员和捷克教练员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提供了支持。

通过将企业社会责任融入企业价值观和发展战略中,并逐步探索出兼具金融行业特色与社会大众需求的公益项目,捷信近年来逐步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作为一家负责任的企业,捷信不仅仅应该注意自己的业务,而且也应该回馈社会。所以我们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参与到企业社会责任项目中。作为一家跨国企业,捷信相信通过发挥自身优势,可以找到一些捷克和中国都可以分享的好项目来践行我们的社会责任。”维他·葩普赛克(VitPapousek)说。

(本文来自于经济观察网)

上一篇:天津专利翻译公司怎么选?

下一篇:怎样用英语翻译中国的“县”和“县级市”和“地级市”?


参考资料

标签: